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丨再平衡:2018年农信社系统改革发展大趋势

2018-01-20 张永乐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导读

2018年1月15-16日,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金商学院主办,锡林浩特农村合作银行承办的“中国农金商学院2018新年论坛(锡林浩特站)”,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成功举办。会上,中华合作时报首席研究员张永乐,作了主题报告《再平衡:迎接农商银行新时代“元年”——2018年农信系统改革发展大趋势》,反响热烈。现将报告主要内容刊发如下,供业界参考。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今天向大家汇报的内容是:2018年农信社系统改革发展大趋势。我不是“专家”,观点仅供大家参考。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汇报之前,我想特别提醒大家,2018年,是党的十九大之后,新时代开局年,是我国政治经济承前启后的重大年份。从国际国内看,2018年都是一个重要、重大年份,千万不能等闲视之。这一年,对农信社系统而言,客观上要求我们既要“稳”,又要“实”,既要“名实相符合(回归本源)”,又要“名正言顺(审慎合规)”,这是机遇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一年。


标题中的“再平衡”,这3个字,是我对2018年农信社系统改革发展大趋势的预判和概括。我认为,结合政治、经济、行业新特征,总体上看,2018年,农信社系统的改革发展,将沿着“再平衡”这条大脉络渐次展开。主要是3个方面:  

 

一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再平衡,核心问题是省联社改革,焦点是“一级法人”。


二是宗旨与行为的再平衡,核心问题是农信社系统如何牢记宗旨、不忘初心、回归本源,焦点是“农业”。


三是金融与科技的再平衡,核心问题是基于新技术的传统银行升级,焦点是“数据”。



以下内容,分为4部分:前言、环境、趋势、策略。其中,“环境”部分,简要分析政治、经济、金融大环境。趋势部分,也就是上述3个“再平衡”。策略部分,讲一讲农商银行、农信社如何应对大趋势转型发展。


前  言

回顾一下新年到来之际的消息面。振奋人心的消息太多,就不讲了,我提醒大家特别注意这两条:


一是绝大多数人都注意到的“广发侨兴债案天价罚单”。元旦前公布了针对资金方的处罚名单,其中,农商银行有3家,罚没金额最高的一家达到1.6亿元,另外两家分别超过了5300万元和3500万元。金融安全涉及到国家安全,金融风险、预防化解金融风险的“严监管”,真的离我们很近。“严监管”会成为一种“新常态”,而不是像以往那样“运动”一下就“完美收官”。



二是绝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新年致辞。他说:“一年前上任时,我呼吁2017年是和平的一年。遗憾的是,从根本上说,世界并未走向和平。2018年元旦,我不再提出呼吁。我向我们的世界发出一个警报——一个红色警报。”大家注意,世界并不和平,打压经济金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战争。新的一年,国际政治经济包括金融,不确定因素超过以往。



这正是新年之初我们所能看到的现实世界——对金融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捍卫,以及国际局势、国内行业的动态变化,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大家的实际工作,这是“系统论”,也是我判断大趋势的基本前提和依据。

 

环  境

下面讲“环境”。对环境的深刻理解,需要从历史的视野“回头看”。下面就是我们经历过的,以及正在面临的。


政治方面

我国已经进入朝气蓬勃的“新政治周期”,2018年将是一座刻进历史、推陈出新的里程碑。大家要以历史的眼光首先看到这一点,改革发展理念,必须与中央同频共振。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一个与银行业直接相关的重大判断。


十九大报告信息量巨大,所传递出的最重要的信号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一个“实”字。党和国家“实”字当头,高度重视发展“质量”,所以,我们农信社系统责无旁贷,必须全力以赴,干“实”事,保“质量”。这是我们开展一切金融工作的基本政治觉悟。


经济方面

这方面,专家论述很多,通过大量数据图表,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但客观讲,绝大部分数据分析存在瑕疵或缺陷。因此,我更愿通过“经济小周期”,分析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环境。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在经济上,我们经历了4个“十年小周期”。


先截取3个时间点:1987、1997、2007。这3个时间点,见证了从国外金融危机到国内经济金融的波动——1987年,美国股市崩塌引发著名的“黑色星期五”“黑色星期一”,股灾波及全球,中国的通货膨胀也埋下隐患;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中国经济深受影响;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失控,继而在次年引发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损失惨烈,至今我们仍未摆脱其阴影。


2017年仿佛平安无事,2018年似乎开年祥和,但是,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党的十九大提出打好三大攻坚战,并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首要,可谓语重心长!


说到这里,我请大家注意近一年来的高频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个词,最早讲的,是二十多年前的朱镕基同志。从字面看,如果说“防范”对应的是危机“未来”,那么“化解”对应的是不是危机“已来”?所以,大家务必审慎。


此外,近几年,经济增速出现拐点,“破7”将是常态,这是一个重大转折。


经济金融相辅相成,所以,我们必须迅速适应经济环境,顺应经济增长趋势,不要再壮志凌云地盲目逆势求“大”求“快”。这是我们开展一切金融工作的基本心态。


金融方面

首先,近40年来,我国一直在“改革发展”,在此背景下,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主线是什么?这一点务必搞清楚。我国银行业发展的主线,就是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提出来的“必须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正因此,此后近三十年间,“真正”两个字,成为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关键词。我们农信社系统,当然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


另外,“严监管”成为新常态。这一点务必注意。谈到近年来的“严监管”,大家都知道“三三四十”,但如果回溯至2014年,再延伸至今,则构成一幅较为完整的“严监管图谱”:“两两三三四十八”。请看下面两张图。监管层心明眼亮,绝不会留下“死角”,大家不要心存侥幸。


所以,我们必须建设合规的、真正的银行。这是我们开展一切金融工作的基本追求。



趋  势

综合以上内容,再结合政治、经济、行业新特征,我认为,2018年,农信社系统的改革发展,将沿着“再平衡”这条主线渐次展开,从而在相关层面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再平衡

农信社系统的改革,实际上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调整中的一步棋。过去几十年,针对农信社系统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在中央政府主导下,通过反复、收放交接、技术性补贴,逐步解决了一些问题,实现了与地方政府利益的某种平衡,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容否认,也衍生了一些新问题。


这些新问题,千丝万缕,核心问题是省联社如何改革。焦点是“一级法人”。


针对省联社,近年来,舆论出现很多不严谨、不准确的观点,例如,一味地指责省联社“成了婆婆”“阻碍改革”。客观讲,2003年为正式起点的新一轮农信社改革以来,省联社在确保改革平稳推进、搭建服务平台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历史作用,功不可没。这一点,必须给予公正评价。


当然,问题客观存在,改革必须深化。深化改革的动议,由来已久、久而未决。直到去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紧研究“制定”省联社改革方案,各省也拿出了方案,有的已经部分地将方案重要内容公开甚至写入省级重要文件,这些改革方案似乎已成“既定事实”。由此可见,2018 45 42187 45 19009 0 0 2740 0 0:00:15 0:00:06 0:00:09 4015抓紧研究“审定”省联社改革方案,并及时公布,恐怕事不宜迟。


党是领导一切的,随着“党管金融”成为共识,以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成立,可以预见,新一轮省联社改革,一方面,将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充分考虑基于金融安全的国家安全;另一方面,也将更加审慎,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在新的监管体系和行政条块中,更加“实事求是”“结合实际”。


因此,新一轮省联社改革,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有望实现一种互动式再平衡,而非仅仅依靠某一方面的决断。


关于省联社改革的具体方案,业界讨论已久,总结出了“5种模式”。但是针对这些模式的讨论,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并无实质意义,因为真正的问题并不在此,真正的焦点问题是:“一级法人”。


党的十九大之后,牢记宗旨,不忘初心,回归本源,成为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南。因此,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新一轮农信社改革的初心——这是大家都熟悉的《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中,明确列出的深化信用社改革应遵循的一条原则。这条原则,与“一级法人”密切相关:


“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明晰产权关系,促进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转换,使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


谈到此处,不妨再回顾一下新一轮农信社改革的政治遗产——“老三点”。这个“老三点”,是我从推进农信社改革的前辈那里总结来的,包括“基层社3点”和“省联社3点”。


“基层社3点”:

1.“一级法人”设在县上。为“三农”服务,为当地的县域经济服务。

2.市场化。将来出了问题,国家不兜底。

3.人民银行要发挥更大更有力的监管作用。


“省联社3点”:

1.以后不搞省联社。过渡一下可以。

2.农信社绝不搞“全国一统”。中国不缺大银行。

3.也不搞“省一统”。那样,当地农村的钱又被抽走了,又抽到上面去了。



照此推论,一些老问题可能真的是“新问题”。例如:如何确保县域“一级法人”地位?如何确保“使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农信社要搞成“省一统”的“大银行”吗?县域农村资金会被“上面”“抽走”吗?


当然,还有一个更为尖锐的问题:银行的独立性。


1994年1月,朱镕基同志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讲了这样一段话:


“什么叫做银行的独立性?银行不能独立于党中央,不能独立于国务院,但要独立于地方政府和国务院的各个部门,除党中央、国务院以外,对银行的工作谁也不能干预,可以提意见,但不能下命令,不能指定银行干这样、干那样。”



如果上述理念可以传承,那我们应该怎样维护农信社系统各行社“一级法人”的独立性?


这或许是挑战新一届政府施政智慧的大问题。


基于以上种种,我认为,2018年,针对省联社改革,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有望通过双方共同努力,遵从大局、适度变通,从而实现一种新的平衡:县域“一级法人”地位,将在新的监管体系之下,得到创新式加强。


宗旨与行为的再平衡

这里的“宗旨”与“行为”,对应的是农信社系统各基层行社。


与省联社相似,针对农商银行、农信社的舆论,直到今天,也仍然存在一些不严谨、不准确的观点,例如,不深入广泛调查,戴着有色眼镜扣帽子:“观念落后、管理混乱、人员素质低”。基于此,很容易得出以下结论,农信社的下一步,就是“转变观念、加强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坦率讲,这些老调已经离现实很远。相反,我倒是多次亲眼见到一些“业外人士”真正深入农信社系统一线调研之后,先是轻视,再是折服,最后惊叹“你们历史包袱那么重,怎么搞得这么好!”这不是个例,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普遍性。尽管与先进大行相比农信社系统仍有较大差距、较明显的短板,系统内部也参差不齐,但农信社系统的精神风貌和业务水平,总体上,已经天翻地覆,今非昔比。


当然,曾被视为农村金融领域“垄断者”的农信社系统,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一定程度上的“宗旨”与“行为”的背离。核心问题是农信社系统如何牢记宗旨、不忘初心、回归本源。焦点是“农业”。


作为金融企业,农商银行、农信社的逐利天性与避险本能,具有商业逻辑的合理性。但是,如果新一轮农信社改革的基本原则仍需传承,则农信社系统必须努力落实当年改革的宗旨、初心、本源——下面这段话,大家也都熟悉,是上述“国发〔2003〕15号”文件中,明确列出的深化信用社改革应遵循的另一条原则:


“按照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为“三农”服务,真正的难点在于,为“农业”服务,主要矛盾仍然是久经努力仍未彻底解决的农业“高风险”、信贷业务“抵押物不成熟”等问题。农信社系统是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但是在服务“三农”方面,特别是服务农业发展方面,舆论针对农信社系统的评价,并不一致。


刚刚过去年的2017年,有两位领导的话,具有代表性,我印象很深,他们并没有直接评价农信社系统,但发人深省:


一位是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他在去年9月首届金融服务农业现代化高峰论坛上,明确提出,金融服务仍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短板:


“近年来,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金融仍是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中的短板,贷款难、贷款贵、保险弱、上市少等问题,仍然是农民和‘三农’工作者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他强调,“农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金融支持”“投资缺口巨大”“越是规模经营,越需要金融”“农业信贷,应针对农产品、农机具等不能抵押的情况,完善担保服务,扩大涉农担保品范围,发展“两权”抵押、大型农机抵押、仓单保单质押,让农民贷得到、贷得起”。


随后,大会公布了农业部推介的“金融支农创新10大模式”



韩部长的话,可谓切中要害,刀刀见血。


我和农商银行董事长研究这个“10大模式”时,都感觉其中体现的农信社系统的力量,似乎“轻了”,但又苦于现实的困境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另一位是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辽宁省原副省长刘克崮。



他在去年8月全国政协常委会分组会议上,明确提出,农村资金供不应求,但仍在大量外流。他建议建立四类准公共性金融的机构体系:


“1.国开行、农发行等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覆盖贫困片区和县乡村基础设施、扶贫搬迁,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设立地市级分支机构,并与邮储一起向小微型准公共金融机构批发性供应资金和技术。


2.将农行的县级机构、邮储银行和农发行机构的资源统筹考虑,建立国家级农业农民专业银行,作为专门为农户和农业产业化服务的县域金融新型主力军。


3.强化农信社(农商、农合)、邮储银行的县域低收入群体金融的主力军地位。


4.试行新型乡村农民银行和乡村农民小贷公司。”


他的话,可谓情真意切,令人警醒。


我和农商银行董事长研究这个四条建议时,都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两位领导的话,要害在于“农业”。



谈到农业,我想起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刘奇讲的小故事。他说,美国的小学生有道考题,选择题,问,美国是什么强国,答案有科技、军事、农业、经济,但是正确答案只能选一个:农业。美国人通过这种方式教育自己的后代:真正奠定和确保美国霸主地位的,是强大的农业。


农业不稳,地动山摇。强大的国家需要强大的现代农业作支撑,正在加快崛起的中国尤其如此。从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出发,扎根乡土、离农业最近的农信社系统,必须对农业、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大、更多金融支持。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以小农为基础的传统农业向以适度规模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转换的关键期,千秋大业,根基在此。党的十九大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怎么样以金融有力支持衔接?这是我们必须付诸行动的紧迫问题。


基于以上种种,我认为,2018年,农信社的宗旨与行为、“言”与“行”,有望通过内外部的共同努力,更加一致,从而实现一种新的平衡:农信社系统将在大力支持农业和规避风险之间,更加积极作为。


金融与科技的再平衡

金融与科技(编者注,本文的“科技”,专指“互联网金融”或“金融科技”),本来就应融合共存,金融与科技的合规合法交融,是与时俱进的应有之义。但是,由于“创新先于监管”、金融反应“迟钝”特别是农信社系统线下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加之科技方面的营销公关鼓吹等种种原因,一度造成科技走上神坛,形成压倒性攻势,两者关系紧张。


这些问题,核心问题是传统银行如何利用新技术全面升级,焦点是“数据”


去年初,四大行牵手BATJ,金融与科技的关系实现某种平衡,舆论似乎认为,科技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我认为,这仅仅是科技走下神坛的开始,两者关系新的平衡,将在2018年得到确认:新一年,随着监管的普遍,以及农信社系统对科技认识的深化、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实践和成功经验的总结,金融与科技的关系将更加清晰,一度处于攻势、以互联网企业为主角的科技,将彻底走下神坛,还原为普通工具。金融与科技将在各自消长的“领地”上安营扎寨,并谋求多种方式的共生共荣。


其中,农信社系统将加快采用新技术武装和全面提升,例如,“互联网快贷”类产品将加快推出。与此同时,更多有实力的传统金融机构,包括优秀农商银行,将逐步向外输出金融科技,形成以自身为核心的“小生态”,作为转型突破的战略回旋。


在此过程中,“数据”是焦点。



科技真正的优势,是数据,以及以此为基础的风控,而不是其他。农信社系统拥有高质量数据,但遗憾的是,总体上看,这些高质量数据基本在沉睡。2018年,农信社系统更多行社将唤醒沉淀在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加快推进“快银行”和“元资产”建设。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违规的数据买卖,特别是以增加区域外流量为目标的数据买卖,都应拒绝和避免。


此外,必须明确,数据资源是国家资源,不属于任何垄断型企业或业态。“网联”和“信联”的落地,也进一步显示出,金融领域,国家数据平台(信用信息平台)正在加快整合、构建。


由此可以预见,未来,在金融科技和数据应用方面,提供某些金融服务的相关经营主体,或将重回同一条起跑线:“混战”中曾被科技拽成“U”形起跑线,将被拉直为“—”形——未来金融服务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并非科技和数据,而是面向客户的情怀和情感,或称之为“地理黏性”。


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是,科技将加速应用于监管。传统报表式、表态化的监管方式,将逐步被基于即时数据传输的数字化、可视化、穿透式动态监管取代。以此为基础,在一段时期内,金融与科技都将“恪守本分”。


基于以上种种,我认为,2018年,金融与科技,两者力量的消长,将在竞合中呈现出新的动态平衡:金融的“科技力量”包括“快银行”和“元资产”建设,将空前高涨,不同程度地收复“失地”。


策  略

讲到此,再谈谈环境和趋势之下转型发展的应对之策。(编者注:限于篇幅,本节内容仅列要点,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本报微信公众号作者署名文章,或作者近期主题讲座。)


我认为,2018年,农信社系统可从以下5个方面,从容应对大势:


看清中央政策,坚决跟党走

特别是,积极响应针对“农业”的金融支持政策,因地制宜,与相关金融机构、部门协同,共同创新和提升针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


端好一个“盘子”,寻求优势

我说的“盘子”,是指行社各项具体业务的集成;我说的“端好”,是指善于调控角度,适时地让“盘子”向优势业务倾斜。农商银行、农信社,本质是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持续赚钱盈利能力。端好一个“盘子”的意思是说,结合资源禀赋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商机,在审慎合规、担当责任的基础上,不断调控和增强利润点,该赚的钱一定要赚到手。实际上,我们的业务各有侧重,无非3种:赚职责的、赚利润的、赚规模的,这3种业务,各有担当,都不能偏废。


下表列出了各项基本业务及其财务指标评价,在某一时段,这些基础业务的贡献率可能发生很大变化,那就端好“盘子”,随机应变。



重建两个“边界”,落地生根

这方面,主要是转变观念,确立正确的边界观:


先进与落后边界是,在客户层面,是否善于做小客户;


差异化与同质化的边界是,在业务层面,是否善于快人一步。


掌握 4个“大”,顺势而为


用好10个字,决胜未来


2018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


重大年份必有重大抉择。这其中,方向和路线尤为重要。


为此,最后,我用毛泽东同志的一段话作为结语,与广大农信社系统砥砺前行的各位同仁,共勉:


“方向路线是至关重要的。方向路线对了头,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枪可以有枪,如果方向路线错误了,你有再大的力量也会失败。”


延伸阅读


1、独家|迎战“大转折”!开启农商银行新时代元年

2、独家|重建边界:新政治周期下的农商银行转型

3、独家|2017全国农信系统转型发展趋势调查报告(中国农金传媒研究院出品)

4、独家|中国农村金融三十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数据“元资产”之战

5、大变局丨“快银行”:信贷大趋势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主编/刘小萃  新媒体总监/李 博  制作/臧洪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